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張洋)在江永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(ICU)這個與生命賽跑的前沿陣地,愛與關懷從不局限于冰冷的儀器與藥物。近日,這里上演了溫馨一幕:即將轉至普通病房的盛阿姨,在護士們的巧手下,帶著一條精心編織的麻花辮“煥然一新”地告別了ICU。這看似簡單的舉動,卻如冬日暖陽,溫暖了患者與家屬的心,也生動詮釋了該院在“醫療服務提升年”活動中,對“身心并護”服務理念的深刻踐行。
當天,張護士在為盛阿姨整理轉科手續時,注意到阿姨正默默地在病床上梳理著自己略顯凌亂的短發。長期臥床使得阿姨的頭發多處打結,梳理起來頗為不易。張護士立即走上前,輕聲詢問:“阿姨,我幫您編個辮子好嗎?這樣清爽又舒服。”盛阿姨欣然點頭。
沒有專業工具,張護士就用雙手,格外輕柔地避開打結處,小心翼翼地將短發編成了一條麻花辮。雖然編得不算特別整齊,卻凝聚著滿滿的用心。盛阿姨看著鏡子里的新發型,忍不住摸了摸辮子,嘴角情不自禁地彎起,開心地說:“嗯,挺好,得讓老頭子也瞧瞧。”
轉科的時刻到了,盛阿姨坐在輪椅上,那條新編的麻花辮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,仿佛一道無聲卻明亮的微光,照亮了她轉往新病房的路途,也溫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。這不僅僅是一條發辮,更是護士用雙手為患者編織的一份尊嚴、一份體面,更是一份走向康復新階段的希望。
這并非偶然。這正是江永縣人民醫院“醫療服務提升年”活動的一個體現。在提升醫療技術的同時,醫院更關注患者的身心感受,提供有溫度的服務。特別是在ICU這樣的地方,患者除了身體痛苦,心理也常感焦慮、無助。因此,醫院在ICU等重點科室推行“六個一關懷行動”,包括一句問候、一個微笑、一次撫觸、一段傾聽、一份尊重、一份體貼。為盛阿姨編發辮,就是“一份體貼”和“一份尊重”的具體表現——它關注了患者對整潔和尊嚴的細微需求。
從一根編起的發辮,到一句問候、一次耐心地解釋,這些點點滴滴的用心,匯聚成力量,提升著患者的就醫感受,也拉近了醫患關系。江永縣人民醫院用實際行動證明,好的醫療服務,是精湛醫術和人文關懷的結合,在守護健康的同時,也守護著患者的尊嚴和希望。
責編:左爽
一審:左爽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